5G最新文章 是德科技推出首款可實現快速、準確誤差矢量幅度測量的中端網絡分析儀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推出該公司首款中端矢量網絡分析儀(VNA)產品——Keysight E5081A ENA-X。這款新產品不僅能快速實現準確的誤差矢量幅度(EVM)測量,還能將表征 5G 元器件設計的速度提高50%。 發表于:2023/6/1 Cadence 發布面向 TSMC 3nm 工藝的 112G-ELR SerDes IP 展示 3nm 時代來臨了!Cadence 在 2023 年 TSMC 北美技術研討會期間發布了面向臺積電 3nm 工藝(N3E)的 112G 超長距離(112G-ELR)SerDes IP 展示,這是 Cadence 112G-ELR SerDes IP 系列產品的新成員。在后摩爾時代的趨勢下,FinFET 晶體管的體積在 TSMC 3nm 工藝下進一步縮小,進一步采用系統級封裝設計(SiP)。通過結合工藝技術的優勢與 Cadence 業界領先的數字信號處理(DSP)SerDes 架構,全新的 112G-ELR SerDes IP 可以支持 45dB 插入損耗,擁有卓越的功耗、性能、面積(PPA)指標,是超大規模 ASICs,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I/ML)加速器,交換矩陣片上系統(SoCs)和 5G 基礎設施應用的理想選擇。 發表于:2023/5/24 基于強化學習的自適應編碼調制策略 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是面向衛星通信和低空通信的重要應用場景,標志著5G技術應用從陸地通信走向了空間通信,可以預見衛星網絡將是未來6G通信網絡中重要組成。為了滿足衛星通信質量要求、最大程度地增大系統容量,需要應用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根據信道狀態信息在不斷變化的通信環境下動態調整調制階數和編碼碼率。人工智能在解決衛星高動態場景下信道條件快速變化所產生的問題具有明顯的潛力。采用基于強化學習的低軌衛星自適應編碼調制策略,解決了衛星通信環境的變化造成的門限表與實際信道不匹配的問題,與傳統ARIMA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算法相比提升達到20%以上。 發表于:2023/5/12 面向6G的通信感知一體化 通信感知一體化作為6G的重要特征和關鍵使能技術,實現了通信和感知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增益。首先介紹了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的研究現狀,從學術研究和標準化進展兩方面進行了梳理,進而在網絡架構、組網和波形設計三方面對于通信技術和感知技術的一體化設計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總結分析。最后展望了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在6G的中發展趨勢并分析了可能面臨的挑戰。 發表于:2023/5/12 孔縫尺寸參數對腔體的5G屏蔽效能影響規律研究 為保證換流站5G設備屏蔽腔體的屏蔽性能,明確腔體孔縫數量及尺寸對其屏蔽效能的影響規律,在HFSS仿真環境下,構建了屏蔽腔體的電磁屏蔽效能分析模型,分析了5G微帶貼片天線電磁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然后,分析了腔體孔縫高度對屏蔽效能的影響,發現不同孔縫直徑下屏蔽效能均隨孔縫高度的增加而呈增強趨勢,電磁輻射強度由0.5 mm高度下的24.81 dB降低為2.0 mm高度下的16.29 dB,同時分析發現屏蔽效能隨孔縫直徑的增加呈現下降趨勢,最大輻射強度由1.0 mm直徑的-15.13 dB增長至7.0 mm直徑的49.87 dB;最后,在孔縫面積占比一定的情況下,發現隨著孔縫數量的增多和孔縫直徑的減小,屏蔽腔體的屏蔽效能是不斷提高的。 發表于:2023/5/8 基于5G小基站的室內定位技術與應用研究 高精度室內定位技術與小基站通信網絡結合能夠有效降低室內定位的部署及運維成本,為各類定位應用場景提供了重要解決方案。首先歸納對比了常用定位技術,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定位技術在小基站應用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基于5G小基站的室內定位方案,并對其架構進行了具體闡述,該方案具備傳輸網絡易擴展、傳輸路徑靈活化、定位接口開放化的優勢;最后,給出了基于本方案選定的兩種定位技術的應用場景及定位流程。結果表明,基于小基站的室內定位方案能夠滿足消費者領域及更加廣泛的垂直行業的定位需求,具有重大意義及應用前景。 發表于:2023/5/8 基于AI算法的5G無線通信設備能耗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5G網管系統中可采集到的大量能耗、性能指標和基站配置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現網主流AAU設備建立能耗測算模型,并對模型的準確性進行驗證。測試結果表明,利用該方案對現網幾款主流AAU設備建立的能耗測算模型精度都達到97%以上,充分證明該能耗建模方法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推廣價值。 發表于:2023/5/8 基于風險均衡度的電力5G通信鏈路自動選擇方法研究 為有效自動選擇通信鏈路,降低通信全局風險度,提出了一種基于風險均衡度的電力5G通信鏈路自動選擇方法。首先,以最低全局風險度、最高業務通道可用性為目標函數,以通道帶寬、時延與丟包率為約束條件,建立電力5G通信鏈路自動選擇模型。以業務風險度與網絡業務風險均衡度等為指標,評估業務風險度。按照風險度大小,由低至高排序通信業務,利用通信鏈路自動選擇模型,優先為風險度較低的業務選擇鏈路。通過量子遺傳算法求解通信鏈路自動選擇模型,獲取最低全局風險度與最高業務通道可用性值,完成通信鏈路自動選擇。實驗證明:該方法可有效獲取各通信業務風險度,自動選擇通信鏈路,降低全局風險度,提升業務通道可用性和通道帶寬,減少通道時延與丟包率,風險均衡效果較優。 發表于:2023/5/8 是德科技助力 ritt7Layers 成為O-RAN 聯盟開放測試與集成中心新成員 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日前宣布,已幫助 ritt7Layers成為O-RAN 聯盟在亞太地區的開放測試與集成中心 (OTIC) ,從而助力ritt7Layers為Open RAN組件提供 O-RAN認證與徽章。 發表于:2023/5/6 比科奇和iCan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推5G開放式RAN小基站參考平臺 中國杭州和中國臺北 – 2023年4月26日 – 5G開放式RAN基帶芯片和電信級軟件提供商比科奇,與為無線基礎設施市場提供射頻芯片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iCana聯合宣布:雙方建立全新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利用雙方各自的優勢共同開發5G開放式RAN小基站射頻單元參考平臺。聯合推出的5G NR FR1小基站射頻單元(RU)參考設計將使客戶能夠以更快、更高效、更具成本優勢地將其產品推向市場。 發表于:2023/4/29 適合下一代蜂窩網絡的優化芯片解決方案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正朝著開放化的方向發展演化。移動網絡運營商(MNO)和通信服務提供商(CSP)正在尋求能減少成本和加快部署的解決方案,以滿足未來幾年苛刻的網絡覆蓋和容量目標。這使得蜂窩設備供應商在提供4G、5G、雙模、宏基站以及室內外小基站等設備時在成本和性能的平衡上面臨巨大挑戰。因此,設備供應商轉向芯片廠商,尋求具有實現靈活度、低成本、低功耗,并可以支持例如開放式接入網絡(RAN)和行業標準接口的芯片解決方案。 發表于:2023/4/25 工信部: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64萬個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申佳平)4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趙志國在會上介紹,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64萬個。同時,移動網絡IPv6流量首次超過了IPv4流量,占比超過50% 發表于:2023/4/21 “5G+AI”應用廣泛拓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5G提供了萬物互聯的廣泛基礎,基于AI的各種應用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兩項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我們的生產生活開啟更多可能,成為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基礎。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發表于:2023/4/12 Qorvo® RF Fusion22? 榮獲 2023 年 GTI 大獎 中國 北京,2023 年 3 月 31 日 —— 全球領先的連接和電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Qorvo®(納斯達克代碼:QRVO)宣布,其 RF Fusion22? 芯片組榮獲 2023 年 GTI 移動技術創新突破獎。該獎項是對 Qorvo 在 5G 芯片組領域技術創新的認可,可為主要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緊湊的高性能 5G 功能。這是 Qorvo 5G 產品第三次榮獲 GTI 大獎。 發表于:2023/4/2 雷莫(LEMO)推出具有高頻性能的全新多芯同軸型號 雷莫(LEMO)很高興地宣布在久經考驗的M系列中新增一款多芯同軸配置,命名為LM.232,尺寸為LM,最多可 有12個同軸針芯。這些新的插頭和固定插座是專門為滿足非??量痰沫h境條件下最嚴格的高頻連接要求而設計 的。 發表于:2023/3/29 ?12345678910…?